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897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资讯

13109875857

首页 > 卫生服务 > 把心放宽,把事做专

把心放宽,把事做专

2025-10-24 00:00    来源:生命时报  点击量:20  评论(0人参与)
 

清晨,89岁的李祖珍早早起身,虽已近鲐背之年,却依然动作敏捷,能自如地打理生活起居。起床后,她习惯先梳理日程安排,让全天的节奏更清晰:一是思考工作计划,确认今日是否出诊,有没有其他事宜需要联络对接;二是规划个人事务,盘点生活中待办的重要事项,确保不遗漏关键环节。如此一番规划,她便能心安神定,从容开启一天的工作、生活与学习。


李祖珍1936年出生于北京一个医学氛围浓厚的家庭,姑姑、兄嫂等多位亲属皆是西医,其中一位兄长是全国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西学中医师”。在家庭影响下,她从小便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于1954年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始了为期5年的西医系统学习。毕业后,李祖珍被分配至上海,从事传染病和流行病的临床、研究工作,5年后调回北京,入职北京中医医院下设的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后经组织派遣至北京市第四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习,成为正规“西学中医师”。她曾跟随关幼波、姚正平、许心如、王大经、王为兰等全国著名老中医学习临床诊疗技艺,至今已从事内科临床、科研、教学60余年。
李祖珍曾受原国家卫生部委派,赴日本东京传染病院教学并进行临床实践带教,后又被北京中医医院派至香港大学担任教授,培养了第一批“中国香港注册中医师”,并成为香港政府在中医药界引进的“第一批优才”。她曾参与多项心血管治疗科研课题,荣获部、省、市科技成果奖六项。
虽然将满90岁,李祖珍仍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她坦言自己有些基础病,但经过自我调节,仍保持精力充沛,行动自如,能坚持工作。她甚至能独自前往国外,用行动诠释着“高龄不惧远行”的风采。谈及养生经验,李祖珍总结了几点切身感受。
心宽,不计较。李祖珍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老往好处想,遇事不较劲”,勤于工作,乐于学习,专注于加强自我修养。她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医六十余年,一生经历风雨无数,却总以积极从容的姿态面对一切。这份通透与坚韧,使她身心始终处于舒展状态。
身勤,不懈怠。李祖珍把“勤”刻进了生活细节里。家中的日常琐事,从收拾杂物到擦拭桌椅,她始终亲力亲为,不依赖他人帮忙。这份融入生活的“勤”,让她手脚灵活、行动快捷。
业专,不松懈。李祖珍对待医学工作,始终专注不放松。她现在仍坚持每周三、周五下午出诊,每次均会在上传电子病历之余,坚持手写一份标准的文字病历。对于疑难病例,她下班后还会查书、带着报告请教专业人士。这使她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不仅抵御了衰老,更得以紧跟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步伐。
食淡,不贪腻。李祖珍早年拒食肉类食品,年老后为了营养均衡,慢慢接受少量牛肉、牛奶、鸡蛋,以补充蛋白质。她并不完全认同“年纪大了该多进补”的说法,认为对老人而言,保持均衡膳食即可。“脾喜清淡,盲目进补反而增加负担。”
社交,不孤僻。李祖珍特别强调“老人不能脱离社会”,她常与老同学联系,不时相约聚餐,倾诉近况、分享生活。李祖珍还保持着对时事新闻的关注,认为了解社会在发生什么,才能不与外界疏离。
在李祖珍看来,养生从不是“吃补品、练功法”的刻意之举,而是“把心放宽、把事做专”的自然状态。平日里多用脑思考、用手劳作,主动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坚持锻炼,积极参与感兴趣的活动充实生活,身心自然得以长葆康乐。作为一名医生,她坦诚自己的长寿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患者,医治好每一位病人带来的欣喜感,是她生活中最珍贵的精神滋养。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沈阳市辽中区鑫美视力保健咨询服务工作室

备案号:辽ICP备2022012000号-4

公安备案号:辽公网安备21011502000120号